银桦树一般指银桦
银桦(学名:Grevillea robusta A. Cunn. ex R. Br.)是山龙眼科、银桦属植物。乔木,高10-25米;树皮暗灰色或暗褐色,具浅皱纵裂;嫩枝被锈色绒毛。叶长15-30厘米,叶柄被绒毛。总状花序,长7-14厘米,腋生,或排成少分枝的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被绒毛;花梗长1-1.4厘米;花橙色或黄褐色;花药卵球状,长1.5毫米;花盘半环状,子房具子房柄,花柱顶部圆盘状,稍偏于一侧,柱头锥状。果卵状椭圆形,稍偏斜,长约1.5厘米,径约7毫米,果皮革质,黑色,宿存花柱弯;种子长盘状,边缘具窄薄翅。花期3-5月,果期6-8月。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栽种。中国云南、四川西南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南部、浙江、台湾等省区有栽培。银桦为强阳性树种,但亦稍耐荫,性喜阳光充足、高温、空气湿度大而排水良好的环境。
该种的木材呈淡红色或深红色,具光泽,富弹性,适于做家具用。在中国城镇栽培作行道树或风景树。
中文名 银桦
拉丁学名 Grevillea robusta A. Cunn. ex R. Br.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山龙眼目
科 山龙眼科
属 银桦属
种 银桦
命名者及年代 A. Cunn. ex R. Br.,1830
银桦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5米;树皮暗灰色或暗褐色,具浅皱纵裂;嫩枝被锈色绒毛。叶长15-30厘米,二次羽状深裂,裂片7-15对,上面无毛或具稀疏丝状绢毛,下面被褐色绒毛和银灰色绢状毛,边缘背卷;叶柄被绒毛。
总状花序,长7-14厘米,腋生,或排成少分枝的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被绒毛;花梗长1-1.4厘米;花橙色或黄褐色,花被管长约1厘米,顶部卵球形,下弯;花药卵球状,长1.5毫米;花盘半环状,子房具子房柄,花柱顶部圆盘状,稍偏于一侧,柱头锥状。果卵状椭圆形,稍偏斜,长约1.5厘米,径约7毫米,果皮革质,黑色,宿存花柱弯;种子长盘状,边缘具窄薄翅。花期3-5月,果期6-8月。
银桦生长环境
银桦为强阳性树种,但亦稍耐荫,性喜阳光充足、高温、空气湿度大而排水良好的环境。适温为20-30℃,10℃以下生长缓慢,5℃以下停止生长,-4℃以下延续24小时以上嫩枝叶和枯毁,严重的甚至死亡,而30℃以上停止生长。 [3] 在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不适宜于坚硬、砾质或粘土地上生长。
银桦在在原产地分布区气候变化较大,从温暖湿润到亚湿润区,年平均温度在14.7~20.1℃,年降水量从720-1710毫米。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8~30℃,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为5-6℃。银桦在原产地生于两种立地类型,一种为沿河岸,此处土壤肥力高,湿度条件好,常与细枝木麻黄混生。第二种立地类型多在肯氏南洋杉为主的矮林中,包括在陡坡河谷及起伏地形,这个林型常生于玄武岩发育的中等至高肥力的土壤。中国引种栽培银桦的适生范围为年平均气温15-28°C,年降水量700-1500 毫米以上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垂直分布可从海平面到海拔2300米。
银桦分布范围
银桦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河流两侧,沿海地区,从湿润的热带雨林到干旱裸露的山坡都有分布(南纬24。30~30。10,从沿海至内陆160千米处),海拔从海平面到1120米。 [2]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栽种。中国云南、四川西南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南部、浙江、台湾等省区有栽培。
银桦生长习性
栽培在热带地区的银桦树,4-5年生便开始开花结实,多花,橙黄色,花梗长8-13毫米。在亚热带地区则到6-8年生才开始开花结实。花期4-5月,6月中下旬果实变棕褐色而成熟,种子周边有翅,容易飞失,应及时采收。每千克种子平均86956粒。在常温下贮藏,种子生命力仅能保持3-6个月,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贮藏,其生命力可维持到2年以上。银桦种子稀少,并且容易飞失,采集十分困难,同时不易实生繁殖。
银桦在适宜气候(年平均温度15-18℃,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无长期季节性干旱,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区,早期5-10年,年平均高生长可达2米,胸径达2厘米;在气候较凉爽,年均温低于14℃,年降水量600-800毫米的地区,头几年高生长可达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