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艾抗核 健康生活

发布时间: 2025-03-19


在高校生活中,同学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积累,还要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安全。艾滋病和结核病是当前高校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每一位师生都至关重要。本手册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深入了解这两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帮助大家在校园中健康生活、安心学习。

一、艾滋病(HIV)——隐形的威胁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发生恶性肿瘤。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如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可能导致HIV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血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传播HIV。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能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给婴儿。

 

3. 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

蚊虫叮咬。

公共场所的接触(如游泳池、公共浴室)。

4.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安全性行为: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性行为。

拒绝毒品:不使用毒品,尤其是避免共用注射器。

定期检测:学校通常会提供免费的HIV检测服务,建议有高危行为的同学主动检测。

健康教育:参加学校组织的艾滋病防治讲座和活动,了解更多信息。

5. 关于艾滋病,我们能做什么?

消除歧视:艾滋病患者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积极参与:加入防艾志愿者组织,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二、肺结核病——校园中的“隐形杀手”

1. 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肺结核),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结核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周围的人可能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而感染。

 

2. 结核病的症状

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

胸痛、呼吸困难。

低热、盗汗、体重减轻。

疲劳、食欲不振。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应高度怀疑结核病。

 

3. 结核病的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

加强通风换气: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应定期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定期体检:学校会组织新生入学体检和师生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但对成人保护效果有限。

4. 结核病的治疗

一旦确诊为结核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程、规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周期通常为6个月,期间需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高校传染病防控——我们共同努力

1.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传染病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在校园内传播,影响整个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因此,传染病防控需要学校、师生和家庭共同努力。

2. 个人防护建议

养成良好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关注自身健康: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辅导员或校医院报告。

积极参与防控: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防控活动。

传染病防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了解艾滋病和结核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希望每一位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知识和行动守护健康!

 

 

 

©2000-2021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1

备案查询: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联系方式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电话:0871-67985516 0871-67985881

传真:0871-67985981

  •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3 10:07:49